只见那个旧书摊是卖文革书籍为主,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红宝书,有语录,诗词,重要讲话等,看上去密密麻麻一片红。
而在这些红宝书的旁边,则摆放着一些旧书,其中主要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书,还有几沓子小人书。
此刻,那个旧书摊老板正在舞动着双截棍,虎虎生风,看模样倒像是出来摆场子表演功夫的武林高手。
啪嗒,收棍,摊主深吐一口气,林逸这才看清楚他样貌,三十七八岁,头发稀疏,瘦脸,尖下巴,看起来很有精神头。大冬天的,此人也不嫌冷,竟然穿着一身秋天的衣服,看起来体格健壮。林逸很是佩服这样的人,他最怕冷了,往往到了冬天夜最是难熬,所以对那些不怕冷的都有三分崇敬。
不过让林逸驻足不前留在这摊上的不是因为这位精壮摊主的双截棍“呼呼哈嘿”舞的很棒,而是因为林逸被他书摊上的那些小人书吸引住了。
没错,林逸一向不怎么涉足小人书市场,玩旧书这么久,也只是在香港买过几套小人物,连环图,以后就没再买。
对于林逸来说,小人书的水太深,知识储量也太大,所以道行不深,最好还是不要涉足为好。
作为林逸的老朋友,老郭郭子兴是玩小人书连环画的老手,玩了差不多十几年,他对林逸说过一句话,林逸至今记在心里,“凡是玩连环画的,其实都是从这个藏家转到另外一个藏家手里。连环画的价值究竟有多大,对于那些不玩的人来说,不值钱对于那些喜欢的人来说,是天价。可是现在的状况是,收藏连环画的人越来越少,迟早一天没多少人玩的时候,这个品种就没落了。”
当然,这可能是老郭在杞人忧天,但是林逸却看到了连环画市场的兴盛与疲软。任何东西只要经历了炒作,就都会经历这两个过程,那么,连环画的兴盛期已经过了,熊市即将降临,所以现在绝对不是玩连环画的时候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观念,林逸才会对很多书摊上的小人书不屑一顾,可是这次,林逸却真的看上了那几沓小人书,因为那小人书的题材他太喜欢了,分别是射雕英雄传,倚天屠龙记和神雕侠侣。
没错,眼前的几沓小人书基本上都是金庸大师的武侠名著,而这些也都是林逸童年时的记忆。
很早以前,小人书普遍于家家户户,老少皆宜,人人爱看。出租小人书便成了一种行业,分做固定与流动两种。固定的是小人书铺,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。铺外悬挂着纸板,花花绿绿贴满小人书的封面,招揽人看铺内不过用砖块架几条长长的木板,有时坐满大小孩子乃至成人,各看各的,埋头瞪目,心迷而神往。流动的则是一辆手推式租书车,每至夜幕下垂,书贩便推着满满一车小人书,沿街吆喝,呼唤看客。逢到人来,就把车子推到路灯下,以便人们借着灯光挑书。男女老少各抓一本在手,看完便与旁人交换。实际上这就是那个时代“手中的电视”了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,电视席卷中国。它以其快捷新颖、有声有色、瞬息万变、充满娱乐和无穷创造的优势,对原有的大众文化以巨大冲击。连环画的消闲性、娱乐性、普及性、知识性等优点都无法与电视比拟。尤其到了九十年代,小人书又受到日本漫画的冲击,看这种小人书的人就更少了,孩子们开始津津有味地看剧情激烈的圣斗士星矢,看热血沸腾的七龙珠,看想象力丰富还有点小色的乱马12,没人再去看霍元甲,陈真,以及老掉牙的燕子李三了。
林逸不知道是自己运气好,还是运气不好,恰好赶上了小人书出租的末班车,不过他的爱好和别人不同,不太喜欢看那些日本漫画也许是小时候就很不喜欢日本鬼子的缘故,对日本人的东西有一种排斥,所以他在小人书出租摊上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武侠连环画,而金庸的“射雕三部曲”就是他的最爱。
连环画射雕英雄传,1985年浙江美术出版,一套12本,从江南七怪开始,一直到天降神兵结束,绘画者有汶阳、秉义、李波等,都是当年一些不怎么出名的连环画画家。因此这套书不属于那些精品套书,如今售价品相好的也才230多一点。
连环画倚天屠龙记,1986年湖南美术出版,一套12本,从江南刀客开始,一直到宝刀屠龙结束,绘画者有白林生、谭琳等,也都是当年一些不怎么出名的连环画画家。因此这套书也不属于那些精品套书,如今售价品相好的也才200左右。
连环画神雕侠侣,1990年四川美术出版,一套8本,绘画者有绪经,明阳,这两人还算是稍有名气,不过因为这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,小人书画家大多数功利主义,画出来的也大多是“跑马书”,绘画的人物简直抽象的让你不忍猝睹,但由于这套书出版数量比射雕和倚天小太多,人家是几十万几十万的印量,这套书才有两万四千本,因此成了很难收集到的珍贵淘书,品相九五品的可以卖到600800元。
眼前这书摊上的三套小人书品相就很好,尤其难得的是都还配有盒子和袋子,等于是“原汁原味”“原装原货”,对于收藏者来说,具有很大的诱惑力。
林逸虽然不知专门收藏小人书的,奈何这三套书恰好都承载着他童年的记忆,因此也就特别感兴趣,蹲在旧书摊前仔细地翻看起来。
老曹也凑过来,一看是这玩意,就嘟囔:“这些都是连环画中的跑马书,有啥好看的,又不是王叔晖的西厢记,陈光溢的大闹天宫”
林逸笑道:“没想到你还认识这两位大师。”
老曹就嘻嘻一笑,“可惜我认识人家,人家不认识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