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心流年>仙侠修真>我是范蠡 > 第二百一十三章 粮食问题
    ().

    让伍子胥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姑苏台又恢复开工,开始建造了。

    没有工程师,这活怎么干?

    谋划了几年,除掉了鲁海,本以为可以阻止工程进行下去,就此打住。不料想工程又干起来了。

    伯嚭不理国政,整天呆在工地上。据探子回来报告,工程有序进行,甚至比鲁海干得还好。

    真是见鬼了。

    伯嚭一定有高人在身后指导,不然不可能干得这么好。伍子胥对伯嚭是了解的,他在做官方面深有研究,对于干工程,可以说一窍不通。

    一个对干工程一窍不通的人,不可能指挥得这么好。

    那么这个指挥的人,藏在什么地方呢?而这个人不在工地路面怎么能了解情况,发出指令呢?

    伍子胥不敢有大动作,因为上官正那里还在追查,上官正查到一点蛛丝马迹,那麻烦就大了。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不保是小事,那名声也太难听了。

    其实伍子胥就是一个搞阴谋的高手。当年,他从楚国流落到吴国,收买了烈士专诸,成功刺杀了吴王僚,助公子季光登上王位,他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事业。

    他把吴国的盛衰荣辱完看成了自己的事。

    随着工程的推进,开销也越来越大,各种物资,源源不断地从吴国各地运来。几万民工,每天光是粮食就要消耗上千担。一支庞大的车队,日以继夜地把粮食,柴草,蔬菜运往工地。

    多年来吴国年年丰收,又加上连打胜仗,国库充盈,粮食储备丰厚。而且老百姓也有很多存粮。

    但是,建造姑苏台,牵扯到几十个行业,不仅是工地上这几万人,整个一个国家都在为这事操忙。

    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被赶出来,国家的基础农业开始动摇。土地荒芜,收成减少。

    国库的粮食见底,那就向百姓征收。百姓自然不肯把自己活命的粮食交出去,抗捐抗税的事时有发生,甚至不断爆发百姓和官兵的暴力冲突。

    当然,失败者总是老百姓,他们的人或死或伤,最后粮食也被抢走。

    吴国的老百姓迅速地穷下去,他们从对君王的拥戴,变为对君王的怨恨。

    社会矛盾在加深。吴国迅速在衰退。

    《吴越春秋》载:“它使道路常有死者,街巷哭声不绝,百姓困乏,军士痛苦……“

    范蠡每每到乡间,看到老百姓的惨状,心中老大不忍。但一想到,鼓动吴王修建姑苏台,要的不正是这种效果吗?心肠又硬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