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王孙思邈,一生传奇。
他自幼聪颖好学,敏慧强记,他7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,人称圣童。
孙思邈的家乡在长安今铜川耀州区附近,他自幼博览群书,但因体弱多病,常请医生诊治,以致耗尽家资。
因此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以医为业,用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研究,为民除病,因而刻苦研习岐黄之术。
到二十岁左右,他已对医学有一定造诣并小有名气,所以“京邻中外有疾厄者”多找他治疗。
除医学书籍外,儒家、道家、佛家的典籍他也无所不读。
到青年时代,孙思邈已是个知识渊博,尤其精通儒家、道家并兼通佛学思想的颇有功底的学者了。
大约将近四十岁以后,他看透了当时的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争、彼此倾轧杀戮的本质,加之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,他鄙弃仕途,离开家乡,先后秦岭深处的太白山和终南山开始了数十年的隐居生活。
这期间,他潜心钻研唐以前历代医家的著作,如《素问》、《甲乙》、《黄帝针经》、《阴堂流注》及扁鹊、仲景、仓公、华佗、王叔和、阮河南、范东阳、张苗、靳邵等诸家的《经方》,对人体的“五脏六腑”、“十二经脉”、“表里孔穴”、“三部九候”及“本草对药”等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。
除此之外,他也在当时盛行的“阴阳录命”、“诸家相法”、“灼龟五兆”、“周易六壬”即预测祸福、卜筮吉凶、符录消灾等方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。
除了熟读经典探究医理,他还利用久居山林的自然条件,钻研并整理记载了大量药物识别、采集、炮制、贮存等方面的丰富经验。
在长年为方圆数百里内平民百姓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,他所学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,医疗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。
孙思邈治病针药并用,效若桴鼓。各种多方求治辗转数医而不效的疑难杂证,一经孙思邈诊治多可手到病除。
就这样,他的名气不仅声噪山林,而且已经誉满京师。
孙思邈淡薄名利,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间,多次请其为官,他均托病辞而不受。
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年间,到李渊建立大唐之时,他已经八十多岁了。鹤发童颜,身强体健。平日里,除非事出紧急,他从不骑马,从来都是以步代车。
李渊占据长安之后,数次前往终南山寻访孙思邈,都未如愿。至武德四年,天下渐有升平之势,和平年代指日可待。孙思邈主动出山,帮助大唐医治百姓。
他只是以医师自称,不担任任何官职。将自己毕生的医学理论与实践付诸大唐的众多医官,不知拯救了多少生命垂危的大唐百姓。
李渊为其高风亮节所感动,但他又不愿做官、不慕虚名、不爱钱财,竟然不知道如何感谢于他。
孙思邈信奉老庄的道家学说,李渊于是和他共同探讨老庄,为其渊博的学识所震撼,于是称他为“孙真人”。
孙思邈为人谦逊,自称‘小医医人大医医国’,他对李渊的仁德还是满意的。
他答应李渊,一定会把自己毕生所学,编成医书,造福当代,传之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