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间顶端依旧是宝钞的额度,分别是一贯、五百文、四百文、三百文、二百文、一百文。
钞额的下边并没有铜钱的图案,而是直接是下端的注文,“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,与铜钱通行使用,伪造者斩,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,仍给犯人财产。弘治十五年四月十七日”。
第二款宝钞则是小面额的,尺寸也小了很多。面额分别是五十文,二十文、十文、五文和一文。
除了这些基本图案,朱厚照等人又研究了几个防伪标识。
新版宝钞的样版终于完成了。
印制宝钞的任务,朱厚照交给了唐伯虎,而南京户部、锦衣卫则派人进行全程监督。
宝钞的制造和印刷,已经完成。
大批量的生产,绝对没有问题。
如何进行推行,摆在了朱厚照面前。
大明宝钞经过毫无节制的超发,已经是贬值到无法使用的地步。
洪武十八年,两贯五百文宝钞可以购买一石大米。到了宣德初年,一石米就需要五十贯宝钞。
明英宗时期,一石米则要一百贯宝钞。从此以后,大明宝钞兑换铜钱,一贯就没有超过两文的。
由于无法掌握市面上流通的金银的量,朱厚照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发行方式。
他选择的第一个发行地点就是南京贸易市场。
此时的南京贸易市场,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。
这并不意味着,市场商铺的建设工作已经结束。
刘云在朱厚照回到南京后,曾向其建议,继续扩大南京贸易市场的规模,可以继续建造四期、五期等后续工程。
朱厚照自然是同意刘云的这个建议的。他就让刘云继续扩大市场的规模。
南京贸易市场不仅与南京城各处往来紧密,南直隶诸府、周边各省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多。
朱厚照建立的这个市场,为广大的商人提供了一个交易赚钱的平台。这些从中获得高额利润的商人自然对太子朱厚照心存感激。
在南京贸易市场推行弘治版宝钞,相对来说,还是容易一些。
朱厚照在研发弘治版宝钞时,确定面额及图案后,就安排人在南京贸易市场张贴告示,进行了宣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