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路途
北上京城的路,在林如海与贾敏看来却是如此的陌生。
虽说明面上贾敏方才加进林家不久,这本是她前几个月才走过的路。然而,实际上他们的魂魄虽黛玉一路飘荡至荣国府却也是经年之事了,况且那个时候,他们夫妻二人不过幽魂,忧虑着女儿的未来,哪里有心思看风景。
林家最不缺的就是钱,是以此番林如海进京,并没有想着要轻车简从,先前贾敏陪嫁的四个丫鬟都带上了,却依着贾敏的主意,并没有把加贾敏的乳母一家带上。倒是林家的管家媳妇和在外行走可靠的小管家带了好几个,至于一应用具和书籍,自然是能带多少就带多少。
林如海如今可不想委屈着自己。
林家这次载的东西多,船也大,后面还随了两艘略小的船只,便是那些与林如海一道进京的学子所乘。
“我如今才晓得当初自己错了……”船已经出了姑苏,一路顺风顺水,行出了百十里地。林如海与妻子贾敏开了窗,看着两岸青山相对而出,想来那年黛玉进京时,也看过这样的风景。
只是当年林如海只给女儿安排了一个老嬷嬷和一个丫鬟,由贾雨村领着便北上那么远的路。
“你以为女儿家出门……能同男子一样吗?当年老爷北上进京赶考,可也是带了一船的人,早知会有这么一遭,我当年也该让老爷管一管家才是。”
见丈夫如此愧疚,贾敏却是没多少责备之意,终归是她将诸事打点的太好,倒是最后让林如海不知庶务了。
“是啊,想来我也是个富贵闲人,百无一用是书生。”林如海看着远方携坠的残阳,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“老爷莫要气馁,这么一段时日来,也是有长进,将来必定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。”贾敏打趣林如海,毕竟前些日子,若不是林如海警觉,时刻注意着书香的动向,指不定她就会摔上一跤,若是真伤得重了,必然是不能一道往京中来了。
而跟在林家大船之后的两艘略小的船上,统共栽了十二名自姑苏一带上京赶考的学子,其中大半是山林书院的人。
一学子赏着傍晚的江景,忍不住与同窗磨牙道:“还以为跟了这林家的大爷,可以有地方赏玩,有酒席可吃。不想人家却带了妻子和那么多丫鬟,倒是看不上咱们这些穷酸样。”
只听另一个衣着更为简朴的学子却连忙劝到。
“先生不可如此说,我们本就是进京赶考,林家仁义能载不才一程,又提供饭食,已是感激不尽。况且林家大爷新婚,带上妻子出行,亦是无可厚非,若说略有憾事,便是不能与他讨教文章……”
不料原先倚着窗发牢骚的学子并不听劝,看着这人轻蔑的笑了一声便不在此处赏景了。
这一切却都落到了林如海原先的贴身小厮半夏的眼中,他起先为了附和书香,说过新奶奶的不是,好在也算将功折罪,依着林如海的要求盯了书香好一段时间,在她犯事的时候将她抓了。这次北上,林如海让他招呼这些搭船的学子,半夏心下便凉了半截,觉着自己是当真失了主子的倚重。
如今才不过几日,却是看了好几出戏,这读书人果然是形形色色。在半夏眼中,大爷虽然和新奶奶一道乘的大船,但是每到渡口能扎营之时,总也会客客气气与他们寒暄几句,这些人本就是借了林家的光,却是有那么几个自视甚高,觉着林家不将他们奉若上宾,便是屈才了,也不看看自己什么斤两!
他也渐渐明白了,原来大爷让他来这边却是为了观察这些人的品性,于是半夏恨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在两艘客船都走动得很勤,也渐渐摸清了这些人的秉性。
路程过了大半,在一处镇子的渡头扎营的时候,林如海便把半夏传了过去,拷问他这几日所得。
半夏也没浪费这么些时日,自己兢兢业业的观察,便将各人的言行秉性都学了一遍,林如海听了颇为满意,随手赏了他一个银裸子,让他继续招呼着那一群学子。